碳市场平台 Nori 正式宣布关闭,这标志着在短短几个月内,碳移除领域迎来的第二次重大倒闭事件。
首席执行官马特・特鲁多(Matt Trudeau)指出了我们在整个行业中都能看到的相同挑战:停滞不前的自愿碳市场(VCM)以及艰难的融资环境。
如果这听起来很熟悉,那是因为我们以前曾经历过类似情况。还记得 Running Tide 公司吗?他们的倒闭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而 Nori 的关闭只是让在这个领域中努力求生的公司名单越来越长。
随着碳移除市场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很明显这些并非孤立的案例 —— 它们是塑造气候科技未来的更广泛趋势的一部分。
Nori 公司简介
Nori 成立于 2017 年,旨在弥合碳排放者与那些能够自然捕获碳的主体(主要是农民)之间的差距。
通过其平台,农民可以向公司和个人出售碳信用额度,重点关注避免耕作和种植覆盖作物等实践 —— 这些方法已被证明可以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Nori 从典型的碳信用公司中脱颖而出。它不是出售未来减排的承诺,而是专注于代表已经通过再生农业从大气中去除的实际排放量的信用额度。
Nori 出售 “再生吨” 碳信用,每一个代表已去除并储存至少 10 年的一吨二氧化碳。这些信用额度由采用可持续农业实践将碳储存在土壤中的农业项目产生。

公司相关数据
- 成立时间:2017 年。
- 融资情况:筹集了 1725 万美元资金。
- 支持规模:支持了超过 40 万英亩的农田。
- 员工数量:拥有 40 多名员工。
失败原因
- 需求疲软:就像 Running Tide 公司一样,Nori 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碳信用需求增长不够快的市场。自愿碳市场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只有像微软这样的少数大公司持续购买。这使得像 Nori 这样的初创公司没有足够的客户来扩大规模。
- 融资困难:尽管筹集了 1725 万美元,Nori 仍需要更多资金来继续发展。目前气候科技领域的融资环境很艰难,特别是对于像碳信用这样的领域的公司,投资者仍然不完全相信投资回报率。
- 监管不确定性:碳信用市场高度依赖仍在不断演变的政府政策和法规。没有明确的监管框架,许多公司对投资碳信用持犹豫态度,这使得 Nori 难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
事件重要性
- 市场增长担忧:Nori 的失败揭示了碳移除行业内部更深层次的问题,即需求增长速度比预期的要慢。对于投资碳移除的公司和个人来说,这引发了对该行业未来稳定性的质疑。
- 气候目标面临风险:像 Nori 这样的公司的关闭凸显了扩大对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至关重要的解决方案的难度。
- 投资者信心受挫:又一家备受瞩目的气候科技公司的关闭可能会动摇投资者对该行业的信心。对于依赖风险投资来发展的初创公司来说,这种趋势可能会使筹集创新和扩张所需的资金变得更加困难。
- 公众认知:Nori 的关闭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人们对碳信用有效性的怀疑,特别是在该行业继续面临透明度和实际效果方面的批评时。这是碳市场为了重建信任必须解决的一个挑战。